文艺评论 http://www.taoshanwenxue.com/list.asp?classid=14 zh-cn Rss Generator By sdcms3.3 免费版 风从心里过 ——读张林华先生《一生不过一念》有感 / 朱敏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688 风从心里过

——读张林华先生《一生不过一念》有感

朱敏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如果说看完一本书,内心起了涟漪,开始深沉的思索,然后复归平静,就像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开大合之后,忽然有一天静悟世界,细数过往的日子,合掌祝祷:“阿弥陀佛!”世界依然在,所有的心事,纷纷消遁于无形:一生不过一念。那么这样的书,就是带给人幸福的书。

]]>
诗的本真 本真的诗 ——《王学忠新诗文》读后感 / 台客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687 诗的本真  本真的诗

——《王学忠新诗文》读后感

台客

    中国内地诗人王学忠,隔海寄来一本他的新著《王学忠新诗文》。学忠兄是我多年老友,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重庆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举办的“国际诗学名家论坛研讨会”上。他身型瘦小面色黧黑,不似一般大款或学者教授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他是穷苦人家出身,曾是下岗工人,以在市场摆摊卖鞋为生。凭着对诗的热爱,自学成材。经过数十年的奋斗与努力,如今出版的这本《王学忠新诗文》已是他的第十五本著作,在海峡两岸诗坛,引起广泛的注目。

    《王学忠新诗文》一书分两卷六辑,前三辑是诗歌卷,分别为辑一《社会主义好》、辑二《“市场经济”感怀》、辑三《诗的本真》;后三辑是文论卷,分别为辑四《诗话》、辑五《评论》、辑六《笔记》。

]]>
在白纸上守护黑字——简论闫晓光诗集《白纸黑字》 / 蒲素平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686 在白纸上守护黑字

——简论闫晓光诗集《白纸黑字》

蒲素平

 

诗歌就是书写莫名之情与世界的联系,以特有的生命感受来洞察人生、世界的秘密。也就是说,诗人赋予了诗歌指认、反思、记录、抒情、命名及不确定性等功能、向度和方式。“期盼已久的一场雪/终于落下,人们欢呼雀跃/雪越下越大/铺天盖地/就要覆盖世上的一切/装扮世间的圣洁/雪花,纷纷扬扬/盖住了一只苍蝇的尸体”(《雪花盖住了苍蝇的尸体》)。以破坏性的勇气,写书一种抒情价值,使诗歌在惯常的行进中,陡然完成一次转身,呈现出圣洁的雪花,盖住了一只苍蝇尸体的背反抒情。诗人以一个责任者的身份站出来,指认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并在作品中呈现出生活中强大的精神元素。我们说诗歌要呈现出人和生活背后的情感价值,那么诗人永远要面对两个问题:生活的真实和诗歌的真实。也就是说,诗歌要置身于生活和生命的第一现场,要置身于精神和情感的第一现场,用诗句来完成自己的反思之途。“夜,更深了/没有人知道,电,何时来/黑暗,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一层一层/在室内扩展/电视机黑屏了/电脑,黑屏了/还好,手机充满了电/蓝光闪耀/有这个幽灵相伴/又可以,一夜无眠/停电了,可否/停下一种生活”(《停电》)。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在生活中真正停下来,正因为不能,所以诗人才有必要站出来发出指认,如果我们往回走,是不是就可以让一种生活停下来?诗歌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给出答案的。诗歌是用来发现的,就像地平面发现光,月亮发现了太阳。没有发现的诗,就是没有创造,它的价值就是平面的。发现就是一束光,一下子就照亮人的眼睛,就是一粒种子,一出土就扶摇直上。发现就是写出人类已有或尚没被指认的经验。

]]>
是的,热爱 ——简评闫晓光诗集《白纸黑字》/ 刘 胜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649 近年来,闫晓光一直维持着持续稳定的新诗创作,并于2022年底结集出版了诗集《白纸黑字》(九州出版社)。诗人刘向东在序言中引用著名诗评家陈超先生一部诗集的题目“是的,热爱”四个字,提到“晓光对诗的热爱”,以及“他善于发现,善于看见”。基于这样的创作热情,闫晓光因循个人从乡村到城市的成长脉络和由抒情而现代的写作轨迹,为当前的河北诗坛提供了别样的风情。

一、诗的元写作:关于创作行为的内省

元诗即关于诗本身的诗,“意在表达诗人对语言呈现、展开过程的关注,使写作行为直接等同于写作内容。”(陈超语)在诗集《白纸黑字》中,闫晓光表现出浓重的元诗写作意识。从诗集同题作品《白纸黑字》,到《黑夜的白》《穿越黑白》《黑白》《白纸上》等多首诗作,闫晓光一直在界定内心中黑与白的各自指向与界限的融合。从写作的角度来说,黑的是墨,白的是纸。在黑与白的交融之中,诗得以呈现;诗出现之后,人世间的种种黑白,才以文本的形式映入读者的眼帘。这样一个过程对于闫晓光来说显然并非易事,或者说,诗人处理得相当艰难。如《目光如炬》一诗,“谁的目光如炬/照亮暗夜//我努力寻找着光源,一次次/从白纸黑字的诗行//探头张望”,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以黑白描摹黑白”行为的审慎与执着,以及“用雪花的白,还原/人世的白”的尝试与企图。

但对于诗人身份的质疑使得闫晓光的书写变得模棱两可。一方面,他不厌其烦地提出“我,不是诗人/只是写诗的人”,“我不是诗人,却痴爱诗”,“我是一个爱诗之人/一个写诗的非诗人”,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我要把骨头,移植到诗里”,“抚摸着闪电锻造的诗行/一笔一画/把每一个字/移植到塌陷的胸腔”。这种言与行的错位,可以认为是写作者对诗人作为为人世间“点灯的人”的定位的无限景仰,并在锻打其诗句的过程中,攀登诗之高峰的自我鞭策。所以在闫晓光的新诗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勉力提升诗艺、强化自我表达的百般尝试,即便这种尝试有时候徒劳无功,并无法取得预想中的效果。但他仍然坚定地说,“我已做出了努力并将继续这样努力!”(见闫晓光《写命里有的》)

当然,这种错位也有其现实来源。无论是作为出发原点的“我是农民的后代”的身份认知,还是作为当事人的“空无一人的乡大院”的负责人,面对城乡二元结构条件下诸多难解的症候,许多时候只能是一个“无地自容”的“旁观者”:“曾经,我像那个站在/他们对面的人一样,站在/不是他们的对面/默默无语,成为一个旁观者”。这首《旁观者》中散发出的自我审视、自我谴责乃至自我矛盾的态度和心理,其实也是诗人有意移开诗人身份的重要原因,毕竟诗的“最高纲领”,当是以高洁的人格与精湛的诗艺在文本中燃烧,涤荡蒙尘的心灵和纷杂的社会,照亮无垠的夜空和历史的长河。

]]>
最美陶山如花绽放——读牛兰学散文集《陶山花语》/张莉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622 在这个万物勃发生机的阳春三月,中国作协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馆陶县本土作家牛兰学的新著作《陶山花语》出版了!这是作者在获得冰心散文奖之后的第二部力作。新书淡黄色的封面犹如一朵绽放的迎春花,让读者嗅着芬芳,读着文字,打开了解新馆陶的大门。

《陶山花语》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三年来在各级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的50多篇作品。全书约40余万字,分为繁花似锦雍容华贵空谷春色花径通幽杂树生花等5部分在这部书中,作者一如既往地用朴实的语言,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馆陶县的历史人文时代风貌,恰似一幅清明上河图。作者牛兰学凭借作家的独特眼光,用手中的笔描绘出:馆陶那么美,值得每一个馆陶人为之骄傲。

书写英雄辈出

作者曾多次写过范筑先、张寿山等馆陶历史上的英雄,而在和平年代,馆陶县出了更多的英雄。在《陶山花语》中,作者大着笔墨,为这些英雄谱写了一曲曲赞歌。

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作者记下了抗疫日记和抗疫英雄的故事,写成了《抗疫百日散记》。无数基层干部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驻守在小区、村庄卡口,为百姓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墙。

]]>
男人鲁迅 / 季川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602   我对先生的景仰与推崇,要从我读大二开始,有好几个晚自习,我从校书馆借来《鲁迅全集》,贪婪地翻阅,渐渐地我从先生的字里行间发现先生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不食人间烟火、只会舞着“匕首”“投枪”与敌人战斗的人。先生很多或简或繁,或怒或喜,或忧或叹,或思或想的文字,无不洋溢着实实在在的男人情怀。
  先看看先生的亲情吧。1900年1月26日,先生由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南京矿路学堂回家过年,2月19日返校后写了三首与弟弟周作人惜别的诗,其中之一为“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1901年四月初,先生又写诗向周作人诉说离别之苦:“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尽管后期与周作人的人生观世界观背道而驰,但在当时年轻的先生因为谋生而奔波在外,想念手足之情确是无遮无掩。
  1932年3月20日夜,在致母亲鲁瑞的信中,先生说海婴疹子已无妨碍,海婴“所说之话亦更多,大抵为绍兴话,且喜吃咸,如霉豆腐,盐菜之类。现已大抵吃饭及粥,牛乳只吃两回矣。”1933年12月19日再致母亲信中说:“海婴仍不读书,专在家里捣乱,拆破玩具,但比上半年懂事得多,且较为听话了。”一个儿子对母亲所关心孙子情况的详细叙说,令母亲宽慰而安心,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细心与舔犊之形象跃然纸上。
  先生早期的爱情夭折了,四十岁以后却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1925年3月,先生与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开始了书信往来,双方很快进入了热恋状态,这时先生已是人过中年了。先生写到:“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在好多两地书中,先生屡屡称许广平为“乖姑、小刺猬、小莲蓬”,可见之亲昵。在更多的书信中,两人均是在信中对社会对人生问题做严肃的探讨。许广平说:“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我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伤逝》,主人公涓生与子君,以浪漫的恋爱开始,以残酷的现实、悲剧的婚姻结束。用涓生事后反省时的话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可是他们为了单纯的爱、盲目的爱,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都疏忽了,一个在抑郁中死去,一个则剩下了无穷无尽的悔恨和悲痛,独自在寂寞中品味着历历往事。
  可以看出先生对爱情与生活的态度始终是热烈的是理智的是冷静的是成熟的。
  同样把友情也看得很重的先生,在许多交友情节上也为我们提供了趣味与佳话。
  1930年1月8日先生在致郁达夫、王映霞夫妇的信中说,令郎的诞生已经有四十多天了,“然而祝意是还想表表的,奉上粗品两种,算是补祝弥月的菲敬。”可见先生对朋友的家事是很关心的,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礼节,礼尚往来,先生一点也不马虎。
  1932年11月下旬至1933年7月,先生曾三次接纳瞿秋白夫妇,让他们在自己上海的寓所躲避白色恐怖。1933年3月,先生来到瞿秋白的新居看望并送给瞿秋白一盆堇花,以作乔迁之贺礼,并书赠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此时先生早已将瞿秋白作为可照肝胆可倾肺腑的朋友和同志了。瞿秋白非常珍惜和先生的友情,以至在身陷囹圄、生死攸关之际,还时常回忆这段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者之一的刘半农,也曾是先生的一位朋友。初始与先生交往时刘半农与先生是共同战斗的朋友,后来他思想日趋保守,与先生渐行渐远了。刘半农死后,先生在1934年8月1日《忆刘半农君》中追忆与刘半农的合与分,该文写得既有感情又有分寸,私交公谊两个方面均照顾到了,先生提出了自己论人论事的标准,首先是看怎样“于中国更为有益”,而非一般人对不能志同道合者的怀疑与贬低,猜测与谩骂,显示了一个品德高尚、人格纯净者所具备的胸怀与气度。


  先生是个伟人,但先生首先是个男人,他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生边上,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刀光剑影背后,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真情先生形象。对待亲情他温存而又细致,对待爱情他热烈而又冷静,对待友情他厚重而又理性,于国于家于人于己,先生这辈子堪称了不起!

 

作者简介:季川,四川江油,现居江苏南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诗刊》《星星》《诗潮》《北京文学》《读者》等报刊发表作品600余件2015出版《季川诗选》。


]]>
人之初亦善亦恶 人之性向善向好 ——影片《隐入尘烟》观后感 /曲周智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7 人之初亦善亦恶 人之性向善向好 

——影片《隐入尘烟》观后感 

曲周智


爱过才懂拥有,恨过才知情仇,品过才知可口,看过才有感受。国庆假期,观看了由李睿珺执导,海清、武仁林主演的乡村题材电影《隐入尘烟》,萦绕于怀,久久不能平静。

]]>
读闫晓光老师的诗——《谷雨》/ 刘国军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6 读闫晓光老师的诗——《谷雨》

刘国军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让读者爱不释手的好诗,应是画面感扑面而来,自然而然地身临其境,和诗人同忧共愁,在同一意境中,情感融为一体。今天读到闫晓光老师的一首《谷雨》,深有此中体会。

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过“元轻白俗”。“白俗”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俗气,而是语言质朴接地气,如口语化一般,但诗中的意境却是清晰明了且直击心灵的。如果移花接木,大胆的把“白俗”嫁接过来,说闫老师的诗是“闫俗”,也是恰如其分的。

]]>
雁翼诗歌艺术简论/王学忠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5 雁翼诗歌艺术简论

王学忠


雁翼在中国诗坛是个奇迹。他只读过13个月的小学,11岁参加八路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征北战,枪林弹雨,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又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然而,他却用天赋之诗笔:诗的语言、诗的情愫,记载了82载的生命历程,创作出版了诗集、诗论集、小说散文集、电影文学剧本等70余部。被贺敬之称为“优秀的革命文艺战士”、“杰出的人民诗人”。

 

]]>
贺敬之:雁翼是新中国杰出的人民诗人 ——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访问记/王红升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4 贺敬之:雁翼是新中国杰出的人民诗人 

——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访问记

王红升


作家档案:贺敬之,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 年生,山东峄县(今枣庄)人。1939年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年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著名诗篇,出版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贺敬之先生非常关注大学生的文学创作,先后为河北省雁翼研究会、邯郸学院雁翼文学馆题写会名、馆名,为邯郸学院主办的雁翼学术研讨会、“邯郸大学生诗歌节”发来贺信(注:曾为《陶山》题词:卫河诗魂)。

]]>
运河千古情 ——牛兰学及他的《运河纪事》/孙振彦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3 运河千古情 

——牛兰学及他的《运河纪事》

孙振彦


闻着《麦浪的味道》,满眼运河的粼粼波光,我身不由己走近了运河两岸的广袤土地,走进了牛兰学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
诗歌与存在的世界/赵会喜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82 诗歌与存在的世界

赵会喜


诗歌是一种接近的生命的表现形式,它本身并不需要表达,而是被我们用来反复证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一些可能发生的真实事件的特殊文本。在诗歌与存在的世界这个繁复的链条中,一定存在着自然所产生的引力,并形成一个巨大的整体,将彼此不关联的部分有效的链接起来,而诗歌正是以这种方式抗拒着、蛊惑着这个存在的世界。诗歌的指向是多元的,这个庞杂的社会、不均衡的现实生活、逐渐被侵蚀的自然及缓慢坠入喧嚣或者沉默的心境,在这样疲惫的生活环境与心理情绪之中,有限度的转向个体化的空间展开历史性的叙事,寻求最后的心灵庇所,以彼在的身份进行结构或者阐释。

]]>
现代诗的情感气场——读陈赫老师《以母之名》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46 闫晓光

        我们常用“张力”来评价一首诗是否好诗。今天,我想用“气场”这个词,谈谈研读陈赫老师的诗的感受。我认为,一首具有张力的诗,一定具有张力形成的气场,姑且称之为现代诗的情感气场。陈赫老师的诗,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解。下面,我就研读《以母之名》的感受,谈谈粗浅的看法。

        “我们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她还能有多少年的活头”,《以母之名》一开篇,就像核爆一样形成了强大的情感气场,读者的情感和诗人的情感也在瞬间同频共振,成为增强气场的力量!“很沉重的话题/很随意地出口”,气场的冲击波,激发出读者情感的冲击波。此时,读者已成为“很随意地”说着“很沉重的话题”的“我们”中的一人,仿佛正在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说着自己的母亲!而母亲“周身的骨头都变了形”“哪里都是浮肿/却撑不起骤减的体重”!变形的骨头、浮肿的身体和骤减的体重,诗的语言一次次为读者的情感气场,注入爆发的催化剂。诗的第三节、第四节,在平静的叙述中,“未及暮年,已经过得像个老太太”“她已经多少年没有双脚着地/走完一条路”“没有安静地在梦里睡熟”,就像在微波荡漾的水面,投入石块溅起的水花,读者的情感气场随着诗的情感气场扩张、收缩。诗的第五节,将诗的情感气场压缩在了读者的情感气场中,两个气场就像两个挟裹着暴风雨的云团撞击在一起!诗的第六节连续的三个“怕”字,让读者的心一阵阵收紧。诗的结尾,一个“娘”字,把诗的情感气场再度引爆!读者心中和耳际回荡的“娘”,引发了读者情感气场的再次核爆!

        研读陈赫老师的这10首诗,每一首都有着特定的情感气场,酣畅淋漓地把诗的抒情发挥到了极致。这正是我要向陈赫老师学习的!倡导“为良心写作”的著名诗人——山东的马启代老师,曾提出现代诗的“气论”,陈赫老师的诗正契合了这一理念。我相信,在以后的创作中,陈赫老师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活出人生的高贵/张连会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03

活出人生的高贵

----读《黑眼睛》有感

 

张连会

]]>
她热情地讴歌她的“李焕英”/李广青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3502

她热情地讴歌她的“李焕英”

——简析李丽花的散文创作

 

李广青

]]>
故事长长 亲情悠悠——读牛兰学散文集《运河纪事》之印象和感受/任润刚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2291 故事长长 亲情悠悠

——读牛兰学散文集《运河纪事》之印象和感受

 

任润刚

 

]]>
地气·正气·雅气 ----牛兰学散文集《运河纪事》读后/赵献涛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2151 地气·正气·雅气

----牛兰学散文集《运河纪事》读后

 

赵献涛

 

]]>
千载运河人 共圆中国梦 ——评牛兰学的《运河纪事》/李冰燕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2074 千载运河人 共圆中国梦

——评牛兰学的《运河纪事》

 

李冰燕

 

]]>
美哉,卫运河的浪花 ——牛兰学文集《运河纪事》赏评/王荣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2022 美哉,卫运河的浪花

——牛兰学文集《运河纪事》赏评

 

王荣

 

]]>
读书是福/胡忠伟 http://www.taoshanwenxue.com/show.asp?id=1919 读书是福

 

胡忠伟

   

《读书是福》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推出的“杂花生树”丛书之一,作者是著名藏书家、编辑家、《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罗文华先生。这部书来到我手上,已是2019年年初了。这些年里,自己的读书兴趣从纯文学向文史、书话等杂书闲书转变,购买的这类书籍也越来越多。随着阅读的深入,对“文人”这一群体有更多的关注,先后读过周立民的《文人》、陆阳的《情爱民国》等著作,也写下了几篇相关的文字。我越来越感到“文人”这一特殊群体,在生命形态、人生历程、艺术趣味、读书情操等方面自有独特的风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的读书经历、读书眼光自然对后来者有更多的启迪。因此,当罗文华这一本《读书是福》摆上我的桌案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